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公布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公布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公布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公布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公布
發布時間:
2020-05-21
4月12日,在2016年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,《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》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發布。李潤生首先總結了“十二五”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情況。他表示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,石油和化工產業規模保持世界前列。石油和化工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、資產、投資、利稅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9.2%、12.5%、14.0%、3.8%、2.8%,東
4月12日,在2016年石化產業發展大會上,《石油和化學工業“十三五”發展指南》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李潤生發布。
李潤生首先總結了“十二五”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發展情況。他表示,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國經濟總量持續增長,石油和化工產業規模保持世界前列。石油和化工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、資產、投資、利稅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率分別達到9.2%、12.5%、14.0%、3.8%、2.8%,東部沿海地區形成了多個石化產業基地,重化工業在中西部地區得到快速發展。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的主營業務收入在石油和化學工業中的占比從2010年的11.39%下降到2015年的7.20%。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、天然氣的占比分別從2010年的17.4%和4.0%提高到2015年的18.0%和5.9%。有機化學原料、專用化學品、涂(顏)料及農藥等高附加值產業增速加快,在整個化工行業中的占比從“十二五”初的45.4%提高到49.3%,發展增速普遍高于化學工業平均增速3-8個百分點;基礎設施水平全面躍升,油氣管網和化工園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?!笆濉逼陂g原油、成品油和天然氣管道分別增加8000多公里、2.1萬公里和4.4萬公里。截至2015年國家和省級石油和化工園區達到約300個,較2013年增加約40個;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,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關鍵技術。截至2015年,共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95項、行業科學技術獎1324項。行業裝備制造自主化水平持續提升,千萬噸級煉油裝置國產化率超過95%、百萬噸級乙烯裝置國產化率超過80%。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約100項;綠色清潔發展取得新進步,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大幅下降?!笆濉?期間,我國成品油質量升級步伐顯著加快,全行業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11.0%,重點耗能產品單位能耗目標全部完成。行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,2014年COD、氨氮排放量比2010年下降15%和2.2%。國際合作步伐加快,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高。2015年全行業進出口總額達到5262.8億美元,占全國進出口總額的13.3%。2011-2015年全行業累計吸引外商投資達6705億元(包括港澳臺)。2015年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油氣權益產量達到1.5億噸油當量,有20余個鉀肥項目在海外運作。在取得一系列成就的同時,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突出。傳統產業產能過剩嚴重,化工新材料、高端專用化學品等部分高端產品仍需大量進口;科技創新能力不強,成果轉化率低。企業科研投入不足2014年全行業科研投入占主營收入比重不足1%,而發達國家為3~5%;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,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制約。我國是石油和化工生產和消費大國,國內資源產品供給難以滿足需求,需要大量進口原油、天然氣、天然橡膠、硫磺、鉀肥等,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;企業效益總體下降。“十二五”期間,行業企業管理費用增加60%,財務費用增加160%,綜合融資成本高達12-15%。5年間在全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加92.8%的情況下,主營業務收入增長55.2%,利潤總額下降6.3%
李潤生指出,“十三五”時期,我國經濟將呈現增長方式轉變、工業化中后期和人口紅利拐點這樣一個發展階段。新的增長動力孕育、傳統增長動力減弱是這個階段的主要特征。因此,這個階段石化行業的發展思路是:深入貫徹黨中央、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,牢固樹立創新、協調、綠色、開放、共享的發展理念,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,以提質增效為中心,“穩增長、調結構”為主線,堅持深化改革開放、創新驅動、綠色發展,著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,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,不斷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、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。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、占據世界制高點的關鍵核心技術,打造一批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、較高美譽度的知名品牌,建設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優勢、創新型跨國經營企業和企業集團,培育一批業務精湛、結構合理的創新型高層次領軍人才,邁出從石油和化學工業大國向強國跨越的堅實步伐。
按照發展指南要求,“十三五”期間,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年均增長7%左右,到2020年達到18.4萬億元;化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明顯提高,新經濟增長點帶動成效顯著,產品精細化率有較大提升,行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明顯增強;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,產學研協同創新效果顯著,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,互聯網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,形成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和新優勢;萬元增加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均顯著下降,重大安全生產事故得到有效遏制;先進質量管理技術和方法進一步普及,企業品牌管理體系普遍建立,行業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,打造一批有較強國際影響力、較高美譽度的知名品牌;通過深化改革,營造良好市場環境,充分釋放發展潛力,企業效益明顯改善。
根據發展指南,“十三五”我國石化行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是:
石油方面,加大勘探投入,增加探明儲量。加強東部老區勘探,突出西部重點盆地勘探,推進非常規資源勘探,積極準備后備接替領域。強化油田開發,保持國內產量長期穩定。抓好東部老油田精細調整,切實控制產量遞減,力爭實現產量基本穩定。突破勘探開發關鍵技術,有效降低生產成本;
天然氣方面,陸上常規天然氣以四川、鄂爾多斯、塔里木盆地以及東部深層為勘探重點,強化已開發氣田穩產;海域天然氣按照“做強渤海、加快東海、探索黃海、拓展南海”的思路,加快建設海域戰略接替區;頁巖氣以南方海相為勘探重點,加快國家級示范區建設;煤層氣立足已開發煤層氣產業基地,實現規模效益開發。進一步完善天然氣的產業政策和價格機制,推進技術進步;
石油化工方面,有序推進石化產業基地建設,繼續完善陸上原油進口通道配套石化項目。優化產品結構,增強綜合競爭力。嚴格限制新增煉油能力,嚴格履行煉油項目環評及其他審核手續。加快淘汰200萬噸及以下、油品質量和環保能耗不達標的落后裝置。加快現有乙烯裝置的升級改造,合理布局對二甲苯項目。加快油品質量升級,健全油品質量標準體系,重點發展高附加值、綠色環保的合成材料;
傳統化工方面,氮肥、磷肥等新建項目應實施等量或減量置換,通過實施差別化、懲罰性政策,提高落后產能經營要素成本,探索建立落后產能退出長效機制。充分發揮市場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和倒逼機制,引導企業開展并購重組。圍繞原料優化、節能降耗等領域實施技術改造,提高企業整體發展水平和經濟效益。圍繞產品質量檔次提升加快技術升級,基礎化工產品從工業級向電子級、醫藥級、食品級方向發展。開發高附加值耗堿、耗氯產品,鞏固聚氯乙烯在型材、管材等傳統領域的應用,開發新型號和專用料。建立車用環保尿素生產和銷售體系,推廣合成氨、尿素在煙氣脫硫脫硝中的應用。加強染(顏)料應用研究,為下游企業提供色彩企劃、染色定制、企業色彩庫管理等服務?;势髽I要由生產單質肥料為主向生產混配肥料為主轉變,由生產型企業向生產服務型企業轉變。加快發展低毒綠色農藥新品種、新劑型、專用中間體及助劑。創新農化服務模式,建設專業化的農化服務體系,為農戶提供全產業鏈條服務。根據作物種類、種植方式、耕種群體的差異,開發多元商業服務模式。建立電商平臺,加強農化服務跟蹤。
化工新材料方面,推進PC(聚碳酸酯)、PEEN(聚醚醚腈)等工程塑料和茂金屬聚乙烯、茂金屬聚丙烯等高端聚烯烴樹脂及苯基有機硅單體的研發,積極開發鹵化丁基、氫化丁腈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橡膠和新型熱塑性彈性體。重點突破國產T300級、T700級碳纖維的低成本、穩定化、規?;a技術,提升聚甲醛、PET/PBT樹脂、聚苯硫醚、尼龍等工程塑料產品質量。加快發展己二腈、CHDM(1,4-環己烷二甲醇)等關鍵配套單體和工程塑料合金,加快己烯-1、辛烯-1等高碳α-烯烴共聚單體的研發,推進高性能聚烯烴產業化。開發環保型聚氨酯產品,推進聚氨酯在建筑節能領域的推廣應用;發展高端氟、硅聚合物、含氟功能性膜材料和化學品,推進有機硅在建筑、紡織等傳統領域的應用,開發在新能源產業和電子等新興領域的應用。加快發展新能源電池、集成電路等領域配套的電子化學品。
現代煤化工方面,堅持科學合理布局、堅持量水而行、堅持清潔高效轉化,開展現代煤化工關鍵技術工程化和產業化升級示范。煤制烯烴在技術逐步完善、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水平提升的基礎上,適時擴大產能。煤制乙二醇產業化進一步完善工藝技術,成熟后進行推廣。有序開展煤制油、煤制天然氣產業化示范,推進煤制芳烴工程化示范。推動產業融合發展,開展煤炭與原油聯合加工示范;
生物化工方面,提升技術水平和經濟性,促進生物基新材料、生物基化學品及生物燃料的規?;虡I化應用;加快生物醫用材料的開發研制,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。力爭“十三五”末,生物質燃料乙醇產量達500萬噸,生物柴油產量200萬噸;
實施創新驅動戰略,建成2-3個制造業創新中心和5-10個重點實驗室,構建一批有影響力的技術創新戰略聯盟,打造一批從事研發設計、工程承包、信息服務、節能環保、融資租賃等業務的科技服務平臺。整合發揮已有技術中心、工程中心、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的作用,發揮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的作用,加快研發成果轉化。加快制修訂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和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,開展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和清潔生產審核。針對節能減排的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,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。全面落實國務院《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加快提升燃油品質。貫徹落實《石化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整治方案》,基本完成VOCs綜合整治工作,建成VOCs監測監控體系。全面落實國務院《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》,加快取締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,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;開展水污染防治工作,實施清潔化改造,加大難降解廢水治理力度,從源頭上解決污水治理難題。走多元化綜合利用的道路,推動固廢資源規?;?、高值化利用。針對危險廢物,要進一步加大環境執法力度,科學處理、處置,杜絕非法轉移。加強源頭管理,進一步完善安全保障體系,全面提高企業安全水平、事故防范、事故救援和應急處置能力。提高從業人員安全素質和社會公眾自救互救能力,杜絕違章操作事故發生。從根本上遏制重特大事故;
加大對外開放力度,加強海外油氣供應能力建設,完善海陸能源安全通道。推進全產業鏈合作,深化工程、技術和裝備合作。調整出口產品結構,鞏固擴大化肥、農藥、輪胎等傳統優勢產業出口,加快培育新產業。加快油氣交易平臺的建設和完善,提升我國在國際能源資源市場的影響力。引進外商投資和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相結合。引導外資參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。通過全球資源利用和資本市場運作等方式,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
上一頁
上一頁:
下一頁:
推薦新聞
2023-05-10
2023-05-10
2023-05-10
2023-05-10
聯系我們
電話:027-85958001
地址: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天燈崗
郵箱:WQK6976@126.COM
Copyright © 2023 武漢凱通石化機械有限公司 | 本站支持IPV4/IPV6雙向訪問 | 營業執照